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影評:《浪潮》

沒想到六月份才看過西班牙恐怖片【錄到鬼】,這麼快就見到好萊塢拍得幾乎一模一樣的【隔離區】。

這跟片商進片的速度有關(【錄到鬼】其實是2007年的影片),但也因為時間相近,證明了好萊塢迅速買下版權翻拍、再以更大陣仗上映,反而讓不明就裡的觀眾以為其為原創的「假全球化」效應外,也讓人對它毫無變化的手法感到非常不耐。

諷刺的也在這裡,因為原版【錄到鬼】可觀的正是它從頭至尾一以貫之的鏡頭觀點,因此【死亡直播】連說故事的方式都不能改的時候,整部電影就像改配英文的「回放」。

德國片【浪潮】則是另一種相反的例子。它改編自一本問世超過二十年的美國小說,而且小說還是取材自1967年一樁發生在美國加州某高中的真實事件,然而它不但被翻轉成一個發生在今天德國的故事,甚至隱隱地喚出一些德國歷史傷疤的創痛。

曾以大膽爭議的【縱慾】及感人肺腑的【埃瑪的禮物】讓看過的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德國男星約根沃格爾,在【浪潮】裡飾演一個普通的高校老師,專長是體育、卻被打鴨子上架去治。但為了向習慣民主生活的學生講解專制獨裁的意義,他們開始了一個實驗,在課堂上執行專制的可能。剛開始很簡單:學生向老師敬禮、得到同意才可發言,對我們而言不過是種老式的課堂禮儀。之後是服裝的統一、整齊畫一的踏步、以及為團體取名並設計標誌,於是從原先的好玩變成了一種真正的認同。當群體的向心力大增、並以老師為其領袖、成員為其同黨的想法甚囂塵上後,這場實驗也開始失控。

短時間是否能改變人的政治或信仰?或許見仁見智。但【浪潮】最有趣的部分卻是體現了「法西斯的魅力」。當我們和這群學生一樣理所當然地認為極權、獨裁都是不符現實的老老掉牙時,電影卻讓我們看到這場實驗在釀成悲劇前,確實有它甜美振奮的時刻,例如原本形同末路的同學出現拔刀相助的同仇敵愾,而讓團結、強大的力量,變成了友誼的變奏。缺乏家庭溫暖的學生,遂在這裡找到了歸屬,平凡的老師也有了具體的成就感。但他卻無力阻止、或者視而不見這股力量逐步演變成排他、甚至暴力傾向,尤其當深中其道的學生誓死捍衛這層價值時,老師的懸崖勒馬也為時已晚,政治的狂熱成了最危險的信仰。

導演丹尼斯甘塞爾從【英雄教育】到【浪潮】皆展現出異於大眾對德國電影「理性」的刻板印象,而以煽情的功力見長,他哪天被挖到好萊塢拍片也不足為奇,但他並不因為煽情而失去批判觀點。看完電影,你會很難忘記銀幕上那些帶著疑問的青春臉龐,以及那股目睹天真殞喪的悲哀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