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「溫室效應」與海平面上升

「溫室效應」導致全球氣候變暖,進而引起海平面上升的科學結論,已逐漸為人們所認同。

工業化的發展,煙囪林立,
造成大氣溫室效應增溫

  「溫室效應」也稱「花房效應」。指在植物栽培中,用易透射陽光的玻璃,後來改用塑料薄膜封閉種植空間,使與外界斷絕熱交換,從而保持種植空間的溫度,促進植物生長的一種現象。這個效應後被引用來研究氣候。因為地球周圍被一層大氣包圍著,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,因大氣中含有溫室氣體(如二氧化碳等),而不能全部散發出去,形成了所謂的"溫室效應",使地球溫度升高。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越多,溫室效應就越強。

  近百年來,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,煤、石油等礦物燃料在燃燒過程中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、甲烷等溫室氣體越來越多。目前,全世界工業生產釋放的二氧化碳已達上百億噸,並以每年1%的速率增長,預計今後100年內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還會增加一倍左右,到2100年,全球氣溫因溫室效應將升高1.5攝氏度至4.5攝氏度,超過人類有史以來的最大幅度。鑒於溫室效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作用,聯合國和有關國家已積極行動起來,採取措施以防止溫室效應的加重。1992年,聯合國在環境與發展會議上,達成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,要求所有工業化國家,在2000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的水平,以保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密度穩定在目前的排放量水平。為此,很多國家正採取措施,利用現有技術來提高能源效率,改變能源配比,削減工業用煤,限制砍伐熱帶雨林,加速綠化等等,以減少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。有的國家正在試驗將二氧化碳壓縮後注入海底岩層中。

  有的科學家提出在海洋中增加海藻的生長,因為海藻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以進行自身的光合作用。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約翰·馬丁經實驗研究後,大膽提出了控制全球氣候的設想。他認為,既然在一瓶海水中加入少量鐵可使浮游植物蔚然生長,也許人類可以使那些海洋中的不毛之地變得鬱鬱蔥蔥,成為海洋中的雨林,豐盛的植物群會從大氣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,這樣就可以使地球的溫室效應減弱。

  但是也有一些科學家對溫室效應增溫的結論存在著不同看法。他們認為,近年來溫室效應縱然已使兩極區的外圍浮冰和積雪範圍縮小,在冰冠融化時,必然要從大氣中吸收熱量。同時,從冰蓋上分離出的冰山,漂浮在南大洋上,使海面的反照率大大加強,這樣又會降低大氣氣溫。近年來還發現在中高緯度地區,冰川不僅沒有退縮,有的還在發展產生新的冰川,這說明在這些地區,並未完全證實氣候變暖之說。

  有的科學家指出,石化燃料的使用,在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的同時,也產生了大量的塵埃,這樣也就加強了對太陽輻射的散射和反射,使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減弱,導致地表降溫;大量的水汽和塵埃的存在,大氣中的雲量會增多,增強了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和降水頻率,利於高緯地區冰川擴展。此外,全球大中型水庫的蓄水能力逐年增加,大大減少了入海徑流。

  由此可見,大氣溫室效應增溫,牽涉多方面的因素,準確預測今後全球氣溫上升的幅度是非常困難的。
返回列表